洪澇災害導致的飲用水安全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致病微生物污染、水質感官性狀惡化和有毒化學物質污染三個方面。洪澇災害發(fā)生后,應盡快開展災區(qū)飲水安全狀況快速評估和飲用水水質監(jiān)測,根據(jù)評估情況和水質監(jiān)測結果指導開展災區(qū)飲水安全工作。
那么本章慕迪科技和大家介紹關于洪澇災害后飲用水安全問題需要做的工作。
一、洪澇災害發(fā)生后,先開展災區(qū)飲水安全狀況快速評估。
1.水源污染風險:對水源周邊化工廠或儲存有毒有害化學品的倉庫的布設情況及其化學品種類等情況進行調查,并根據(jù)調查結果設定針對性監(jiān)測指標;對水源附近的人畜糞便、垃圾和動物尸體等情況進行排查,評估水源是否已被污染或存在污染風險,如啟用臨時水源,則需要對水源地點、供水構筑物情況、潛在污染源及周邊環(huán)境安全等情況進行評估。
2.水質處理風險:對供水單位的凈水工藝以及運行情況和供水構筑物等設施進行評估。
3.二次污染風險:對供水管網的破壞或污染情況以及是否與污水管或化糞池相通等情況進行評估,對飲用水在儲存和運輸過程中的污染情況進行評估。
對原有水源安全狀況進行評估后,集中式供水的水源地受到破壞或污染嚴重時,應立即選擇新的水源地,建立新的取水點。對于被淹沒了的水井或供水構筑物應停止供水,待水退后經*清洗消毒并經檢驗合格后方可繼續(xù)供水。
二、加強飲用水水質安全監(jiān)測
1.監(jiān)測范圍:災區(qū)生活飲用水,包括集中式供水的出廠水、末梢水和分散式供水。在中小學校開學前,應對學校飲用水安全狀況進行調查和水質在線監(jiān)測。
2.檢驗項目:包括色度、臭與味、渾濁度、pH、氨氮、余氯(或二氧化氯)、菌落總數(shù)和總大腸菌群以及有關風險指標(根據(jù)當?shù)厮|情況和可能污染物來源確定)。其中渾濁度和余氯(或二氧化氯)兩項每日每批處理水均測定,以便指導水處理措施的進行。
3.檢驗方法:按《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方法》 (GB/T 5750-2006)進行采樣及檢驗。可采用現(xiàn)場便攜式快速檢驗設備檢驗,不能使用現(xiàn)場快速檢驗的水質指標或現(xiàn)場檢測出現(xiàn)超標的指標應送實驗室檢驗。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lián)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