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村地區(qū)的冬季主要依靠燃煤取暖,煤炭的不*燃燒過程會排放大量的氣溶膠(包括含碳顆粒物)。本研究采用特殊的落管爐系統(tǒng),模擬了單個煤燃燒過程中產生的顆粒物。探究四種常用煤在各種燃燒條件下,氣溶膠的形成及其光吸收特性。重點討論了煤的類型、氧氣濃度和燃燒環(huán)境對煙氣中含碳氣溶膠形成特性的影響。
結果表明,煙煤燃燒產生的煙氣中有機碳(OC)和元素碳(EC)的含量低于褐煤。同時,隨著氧濃度的增加,OC和EC的產量均有所下降,但EC對氧濃度的敏感性高于OC,說明OC和EC的形成機理存在極大差異。
值得注意的是,可溶于甲醇的有機碳(MSOC)的吸收埃指數(AAE)高于水溶性有機碳(WSOC),這表明大量可溶于甲醇而不溶于水的棕碳對波長330 ~ 550 nm之間的光具有較強的光吸收能力,且其光吸收能力傾向于在短波區(qū)。煤燃燒產生的棕碳的質量吸收效率(MAE)為0.1-1 m2/gC)與大氣氣溶膠(0.3-1.8 m2 /gC),表明煤燃燒產生的棕碳對大氣氣溶膠光吸收能力的貢獻不可低估。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