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塵云z低著火溫度測試意義
在現(xiàn)代工業(yè)生產環(huán)境中,粉塵的存在是一個普遍且潛藏巨大風險的難題。粉塵云,作為懸浮在空中且達到爆炸下限的可燃性粉塵顆粒集合體,一旦在一定條件下與點火源相遇,就可能觸發(fā)火災或爆炸的災難性后果。因此,粉塵云z低著火溫度(MIT)測試顯得尤為重要,它不僅有助于精準掌控風險,還能確保生產安全無憂。本文將深入探討粉塵云z低著火溫度測試的意義,從粉塵云的特性、危害,到MIT測試的原理、方法,再到其在工業(yè)安全中的應用與影響,全面解析這一測試的重要性。
一、粉塵云的特性與危害
粉塵云的形成并非偶然,而是需要滿足一系列條件。首先,作業(yè)場所必須存在助燃性氣體,即氧氣,它是粉塵燃燒的基礎。其次,需要存在可燃性粉塵,這些粉塵顆粒能夠與助燃氣體發(fā)生氧化反應而燃燒。此外,點火源也是必要的,它能使局部粉塵云的溫度驟增,從而引發(fā)燃燒。常見的點火源包括明火(如火花、火焰等)、高溫物體(如電阻絲、燈泡等)、靜電放電(如摩擦、接觸等)、機械撞擊(如金屬碰撞、錘擊等)以及化學反應(如自燃、自爆等)。最后,粉塵云的形成還需要一個相對密閉的空間,以便粉塵云被點燃后,壓力和溫度能夠急劇升高,從而引發(fā)爆炸。
粉塵云的危害不容小覷。粉塵爆炸的能量巨大,破壞性強。一旦發(fā)生爆炸,不僅會造成設備和建筑物的嚴重損壞,還會引發(fā)火災和人員傷亡。爆炸中伴隨著不全燃燒,燃燒氣體中含有大量的有毒氣體,如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容易引起人員中毒和窒息。此外,粉塵爆炸還容易引發(fā)二次爆炸甚至是多次連續(xù)爆炸,造成更大的損失和傷亡。因此,對于存在粉塵云風險的作業(yè)場所,必須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來降低爆炸的風險。
二、粉塵云z低著火溫度(MIT)測試的原理與方法
粉塵云z低著火溫度(MIT)是指可以點燃一個粉末或粉塵擴散成的粉塵云的z低表面溫度。這一參數(shù)對于評估粉塵在特定溫度條件下的爆炸風險具有重要意義。依據(jù)ASTM E1491等相關標準。
測試過程中,將特定種類的粉塵樣品擴散在爐內,并逐步提高爐壁溫度,直到粉塵云被點燃。記錄此時的溫度即為該粉塵的MIT值。MIT測試不僅需要考慮粉塵的種類和特性,還需要模擬真實生產環(huán)境中的粉塵云狀態(tài)和點火條件。因此,測試過程中需要嚴格控制粉塵濃度、氧氣含量、點火源類型和強度等參數(shù),以確保測試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ZR-FCY-8A型粉塵云z低著火溫度測試儀,本儀器用于測試可燃粉塵的z低著火溫度,評價粉塵云自燃的潛在爆炸危險性。用于測試粉塵云在特定加熱環(huán)境下發(fā)生著火敏感度的測試儀器。
主要用于鋁粉、鋅粉、塑料粉末、有機合成藥品的中間體、小麥粉、糖、木屑、染料、膠木灰、奶粉、茶葉粉末、煙草粉末、煤塵、植物纖維塵等生產加工場所的粉塵爆炸性評估,測定粉塵云的z低著火溫度。
一、技術參數(shù):
1.裝置結構:標準石英爐管、石英積塵罩和不銹鋼儲氣罐;
2.控溫范圍:室溫~1000℃;
3.測溫部位:加熱爐中部內側;
4.控溫部位:加熱爐整體控溫,PID智能控溫;
5.噴塵壓力:0-100kPa,精度:0.25%FS,數(shù)字顯示,腳踏泵充氣;
6.手動調節(jié)手動閥,精確調整儲氣罐充氣壓;
7.噴塵方式:(1)手動按鍵控制;
(2)遠程遙控噴塵;
8.顯示:彩色觸摸屏;
9.電源:220±10%VAC 50Hz±2Hz;
10.功率:小于2000W;
11.環(huán)境溫度:15℃~40℃
12.環(huán)境濕度:30%~80%RH;
二、主要特點:
1.無線遙控噴塵,人機分離,確保操作人員人身安全,是科研及教學常用設備。
2.智能安全監(jiān)控,聲光報警提示。
3.噴塵壓力精密調節(jié),實驗重復性好。
4.圓柱型石英爆炸管,抗爆炸沖擊能力強,清洗維護簡便。
5.智能溫度控制管理系統(tǒng),自動快速升溫及PID溫度控制,控溫精確。6.耐高溫石英爐管和高溫電熱絲(熔點1400℃),使用壽命長。
7.底部鏡面反射,觀察直觀。
8.數(shù)據(jù)可以導出為Excel格式。
9.微型熱敏打印機,可以打印測試結果。
10.自動識別著火與否,無需人眼觀察。
三、適用標準:
GB/T 16429
北京鑫生卓銳科技有限公司供應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lián)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