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早就發(fā)現(xiàn),組成基因組的絕大多數DNA并不編碼蛋白質,也不發(fā)揮開關基因的功能。這些巨大的灰色地帶大多是寄生蟲DNA遺傳片段反復復制并粘貼到基因組中的;此外就是一些古老的基因,但現(xiàn)已關閉。研究人員將這些區(qū)域稱為垃圾DNA,至今尚無人知曉這些區(qū)域會不會發(fā)揮作用。在人類基因組中,功能基因只占2%的比例。
近年來,研究人員一直在質疑“垃圾DNA”這一用語,認為這有可能是一種誤稱,但他們也表示這些神秘的DNA有可能扮演著一定的角色,發(fā)揮著一定的功能。目前正在開展的一個名為ENCODE的大型科研項目,就是希望揭示人類基因組中不編碼蛋白質的33億個堿基對的功能。研究表明,大約80%的DNA似乎有一些生物活性,如影響基因的開與關等。不過,這些DNA能否翻譯成對人類有用或必要的功能,還存在很大的疑問。
研究人員對貍藻類的一種食肉植物進行了基因組測序。這種食肉植物生活在潮濕的土壤或淡水中,靠吸食微生物為生。貍藻類植物約有28500個基因,這與其他植物沒有太大的差別,但其基因組相對較小,僅含8000萬個堿基對。與其他植物不同的地方是在垃圾DNA上,貍藻類植物擁有兩個完整基因組,但卻似乎已經剝離了大量的非編碼蛋白質的DNA。
研究結果表明,正常健康的植物確實不需要垃圾DNA。但令人不解的是,為什么有些植物可以對其基因組進行“精兵簡政”,但一些植物依然保持其臃腫的基因組?研究人員推測,可能是進化壓力導致貍藻類植物剝離了不必要的基因組成分。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lián)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