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然性:
長期生活在自然環(huán)境中的人類,對于自然物質有著較強的適應能力。但是人類對人工合成的化學物質,其耐受力則要小得多。因為工業(yè)活動的發(fā)展,引起重金屬在人類周圍環(huán)境中富集,通過大氣、水、食品等進入人體,在人體的一些器官內積累,造成慢性中毒,危害人體健康。
(二)毒性:
決定污染物毒性強弱的主要因素是其物質性質、含量和存在形態(tài)。
(三)時空分布性:
污染物進入環(huán)境后,隨著水和空氣的流動,被稀釋擴散,可能造成更大范圍的污染,而且在不同空間的位置上,污染物的濃度和強度分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不同。
(四)活性和持久性:
活性和持久性表明污染物在環(huán)境中的穩(wěn)定程度?;钚愿叩奈廴疚镔|,在環(huán)境中或在處理過程中易發(fā)生化學反應,毒性降低,但也可能生成比原來毒性更強的污染物,構成二次污染。與活性相反,持久性則表示有些污染物質能長期地保持其危害性,并可產生生物蓄積,長期威脅人類的健康和生存。
(五)生物可分解性:
有些污染物能被生物所吸收、利用并分解,zui后生成無害的穩(wěn)定物質。大多數(shù)重金屬都不易被生物分解,因此重金屬污染一但發(fā)生,治理更難,危害更大。
(六)生物累積性:
生物累積性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污染物在環(huán)境中通過食物鏈和化學物理作用而累積。二是污染物在人體某些器官組織中長期攝入的累積。
(七)對生物體作用的加和性:
多種污染物質同時存在,對生物體相互作用。污染物對生物體的作用加和性有兩類:一類是協(xié)同作用,混合污染物使其對環(huán)境的危害比污染物質的簡單相加更為嚴重;另一類是拮抗作用,污染物共存時使危害互相削弱。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lián)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